为什么你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为什么你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自古人言可畏,众口能把金都给烁了,何况是自己那颗玻璃心呢。

 

一旦被质疑,自我就开始动摇,如果被一群人质疑,那肯定是自己太糟糕,若是被一片苍茫的口水淹没,那脆弱单薄的自我就干脆原地瓦解。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整个人都瞬间变得毫无价值。

 

为了避免这种飞灰湮灭式的痛苦,只能迎合他人的预期。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不过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言行均在大众的认可和期待之内。

 

于是,知其短,藏其拙,敬畏人言,夹着尾巴活成了一种磕磕巴巴的姿态。

 

越在意什么,就越会被其所囚禁束缚。

 

金刚心的内核心法是:我只负责做我自己,你讨厌我?抱歉,我不care。 

 

瞬间将他们从人言的牢笼中解放。
 
在意他人看法,根源在于:核心自我感缺失。

 

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真的重要吗?

 

重要。在早期的成长中,重要客体的“镜映”是帮助一个人形成自我认知,建立核心自我感的来源。

 

父母或其他重要客体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时,我们会认为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

 

相反,如果总是被质疑和批评,或者得不到稳定的反馈,又或者被不断的忽视,那自我感的建立就会受到影响。

 

缺什么就会想要什么,虚无缥缈的自我感从潜意识深处不断翻涌出匮乏之意,怂恿人从外界获得积极的评价,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弥补这种缺失。

 

随着成长和社交拓展,这种未被满足的需求从父母身上,逐渐蔓延至身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

 

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再遇上可以取代父母的重要客体,即便有,错过了早年自我感建立的黄金时期,也始终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于是,就陷入一种对积极评价的狂热渴望之中,自我感随着他人的看法忽明忽灭。

 

除此之外,核心自我感缺失还会让人执念于理想自我,而对现实自我的悦纳程度极低。

 

这其实是一种对于缺失的防御,由于自我感是破碎的、负面的,无法被接纳和整合,就会用想象中完美的自己来抵抗这种焦虑,只有把自己切换成理想自我状态,才会觉得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但理想易幻灭,尤其经不起质疑或者攻击,所以这样的人大部分时候都表现得非常敏感、自卑,如履薄冰、唯唯诺诺地讨好和迎合他人的用意,实则在于维护自己构建的不堪一击的理想自我。

 

这也导致了他们对关系的边界感极为模糊,尤其在自我感强的人面前,轻易就会被卷入对方的能量场,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空壳,别人随时可以操纵自己的想法、行为甚至命运。

 

周国平曾说:我从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我,因为我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是没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核心自我感缺乏,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对自己没有把握。
 
 
那核心自我感充沛而稳定是怎么一种体验呢?

 

首先,他们有着超强的自我悦纳度,你们都不能接纳的部分,我自己欣然接纳。

 

很多时候,被外界攻击轻易激起的情绪,以及之后的溃不成军,其实是因为已经自我攻击很久了。

 

然而,由于对于现实自我的不完美是接纳的,他们有着更高的自我整合度,不会将这部分迫不及待的投射出去,而是能稳稳的接住外界负面的声音和攻击。

 

随后,他们就可以很好的保持自我忠诚,忠于自己内心的看法和声音:

 

我是怎么样的,自己心里门儿清,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其次,对于关系的处理,会更加灵活和有边界感。

 

在他们的认知里,一段关系的维系,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和利益是最主要的两部分。

 

并且,“你怎么认为”是你的事儿,“我是怎么样的”是我的事儿,用阿德勒“课题分离”的观点来处理,各自认领自己的task就完事儿了,我为啥要因为你的事儿烦恼呢?

 

这就是关系中的边界感。

 

套用那句幸福人生咒语: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早年被黑得体无完肤的杨幂也说过:

 

大众舆论我没有办法控制,好的坏的,是真是假,重要吗?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准没错。

 

这些“不在意他人看法”背后的强大心理支撑,让他们既忠于自己,又忠于目标,足以开启一个活出自己的彪悍人生。
 
 
都知道活出自己很爽,可是过了关键时期,不是很难再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感吗?

 

确实如此,但你仍然可以尝试,毕竟改变会在真实的体验中发生。

 

第一, 保持觉察。

 

在意他人看法的当下,先不要着急做出反应。仔细体会一下脆弱而破碎的自我感,觉察它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密谋让你出卖自己,受制于他人的。

 

当意识到问题的时候,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第二, 改变认知。

 

觉察的力量会让岌岌可危的自我安定下来,这时候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思考方式:

 

他们说我不好,我就是真的不好吗?

 

他们说的就是客观事实吗?

 

我好与不好,只能靠别人来定义吗?

 

我脑海中“不好”的声音,到底来自哪里?

 

这些反思会帮助你停止自我攻击,打破固定的认知模式,将注意力聚拢回自身,这时候自我感才会开始慢慢聚集力量。

 

第三,尝试接纳自己,爱自己。

 

接下来,拿一些勇气来面对和悦纳自我:我不完美,你们也可以认为我不美,但这不妨碍我自我欣赏。

 

说到底,还是在处理和自己的关系,永远要做第一个为自己打CALL的人。

 

自己都不能笃定的爱自己,反倒寄希望于外界对自己始终保持积极评价,怎么可能呢?

 

到这里,你大概可以收回怯弱的目光,迎着他人的质疑,大胆做一回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