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人》──凝视自闭症患者、家属的B面人生
《筑巢人》──凝视自闭症患者、家属的B面人生
 有别于2012年院在线探讨老年、疾病议题的纪录片,沈可尚的《筑巢人》同样关怀弱势议题,纪录自闭症患者和家属的生活,他却不用明确的故事、活泼节奏明快的叙事手法来吸引阅听大众的眼光。《筑巢人》回归纯粹的纪录,用入微的观察力带观众看见自闭症家属照护患者的精神压力与内心矛盾。

       第一位筑巢人──被忽略的守护天使
       社会上与自闭症相关的讨论多半将焦点集中在他们过人的天赋,而对于家属在照护上的付出与牺牲,则大多点到为止,使得亲人成为自闭症议题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
       沈可尚的《筑巢人》则将焦点摆在自闭症患者陈立夫的父亲身上,让观众看见这位单亲父亲照护自闭症患者的辛劳。陈父身兼母职,独力抚养女儿与立夫。他每天下班骑着脚踏车回到家后,还得烧菜洗衣,假日也会带儿子出门散步,在每一段散步里,他或是领路,或是耐心跟在儿子身后,帮他克服眼前的困难,默默扮演着他的忠心守护者。

      对于陈父如此无悔的付出,沈可尚也不刻意渲染他内心的委屈,他所着眼的,反而陈父的人生目标──撑起一个家,建立一个有秩序、有步骤的稳定生活──与现实难题间的矛盾。在访谈中陈父表示,经历过太多人生失败,子女反而成了他现在的生活目标;拥有稳定、规律的家庭生活,便是他人生的肯定。虽然陈父口头上表示他对立夫回到他身边充满感激,但在沈可尚镜头下,独处的陈父还是不时露出落寞无奈的神情。而陈父筑巢的梦想对上现实中的种种难题,便带出了本片片名的第一层意义。
       第二位筑巢人──自闭症患者的神秘内心
       而这片名似乎还有第二层含意。立夫爱极了蜜蜂和蜂巢,父亲常陪他寻找蜂窝搜藏;而家中到处也摆着立夫用许多色纸折成的三角形所组合出的巨型空心球体,外型也像极了蜂巢。从立夫对蜜蜂、蜂窝的痴迷,到他日复一日执着地用色纸所组合出一个个「纸巢」,让他成为本片的另一个「筑巢人」,而巢的意象也似乎象征着自闭症患者封闭难解的内心世界。
       我们都知道自闭症患者除了和外界接触有严重障碍外,在某特定领域多半都有优异的天赋;但对一般大众而言,我们对于自闭症的了解也大概就到此为止。《筑巢人》不强调自闭症患者的天赋或是社交障碍,而是深入他的日常生活,纪录我们对于自闭症所不熟悉的、私密的另一面。
       影片一开始从画外传来的怒吼听来惊心。过了一会,我们才知道这声音乃来自于陈立夫。但沈可尚并无意在影片开始就向观众说明他是自闭症患者,只是如实呈现立夫种种在常人眼中的异常行径──诸如难以抑制的脾气、喃喃自语、又或是突如其来和陌生人攀谈等。此番手法虽可能让不知情的观众以为立夫是精障患者,但却也更凸显了陈父照护立夫时精神上的压力。
        而面对立夫,导演感兴趣的似乎就是他的自言自语、暴怒脾气。他拍摄立夫的方式透露出强烈的好奇心,他的镜头或是躲在远处静静观察,或是以大特写纪录下立夫喃喃自语时,那似乎一人分饰多角的多变神情,和他无法克制怒气时,脸上既生气、又自责的复杂表情,似乎想用镜头穿透立夫被巢所包覆起来的内心,找寻某种神秘的力量。
        而也就是沈可尚如此细腻又好奇的观察力,让《筑巢人》在不失客观之余,还能带着明显的个人影像风格。导演在被摄者的生活中找到独特的象征元素,并将之组合、并置,使之产生诗意般的美学效果,让本片不单只是一般的影像纪录,更是一部杰出精彩的纪实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