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因为缺爱
生病是因为缺爱
由于性格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躯体病症,统称心身障碍,按病情的轻重而分为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和心身疾病。心身反应是一过性的,而且是功能性的,例如害怕的时候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尿频尿急,伤心的时候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心身紊乱是慢性、迁延性的功能障碍,包括心理生理障碍(失眠、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器官神经症”、心因性疼痛等)、转换障碍(癔症的躯体表现)。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器质性病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和心身疾病也是心身障碍的三个发展阶段。 

既然心身障碍是心理原因引起的,通过症状应该可以解读心理原因,例如支气管哮喘发作起来很像哭泣,所以它就是替代性、象征性的哭泣或哭泣的象征,而哭泣是无助的表现。其实,感冒和鼻炎也像哭,也是哭泣的象征。一个人压力太大的时候会说“吃不消”,而消化不良和厌食症就是吃不消,提示精神压力过大。长期挑重担会导致颈肩痛、腰腿痛,如果没有挑重担而出现颈肩痛和腰腿痛,应该是“思想负担”过重。

解读疾病的意义要掌握两个原则:

 
 
1    影响什么?
 

一种病如果会影响工作,说明它是工作引起的,与工作有关;如果影响与人交往(譬如传染病),说明与人际关系有关;如果影响性生活,说明与夫妻关系有关。

职业病是“职业暴露”过久、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教师的职业病是咽喉炎。得了咽喉炎,就无法上课了,可以休息了。休息就是停止职业暴露,去除工作压力。慢慢地,咽喉炎就好了。这说明生病和治病是对立统一的,生病具有治病的作用。

体力劳动者的职业病是腰酸背痛。腰酸背痛了,就无法劳动了,就需要休息了。休息一段时间,腰酸背痛好了,就可以继续劳动了。家务也是体力劳动,家庭妇女常常会腰酸背痛。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病是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了,就无法思考了,就需要休息了。休息一段时间,神经衰弱好了,就可以继续思考了。

一个人如果突然眼睛看不见了,很可能是不想看见某些东西;一个人如果突然耳朵听不见了,很可能是不想听见某些话。

疾病是身体发来的信号,如果读懂了,就可以因势利导。如果读不懂,或者故意忽视,甚至与之对抗,身体就会发送更强烈的信号,而更强烈的信号预示着更严重的疾病。所以,小病不治会变成大病,带病工作会导致不治之症。治疗小病很简单,请个假、休息一下就可以了。

有一篇文章说,人得癌症只需要九步:(1)打喷嚏;(2)咳嗽;(3)乏力,食欲不佳;(4)发烧;(5)皮肤过敏;(6)发炎,化脓;(7)溃疡,溃烂;(8)纤维化,硬化,疤痕化;(9)肿瘤化,癌变。


2      病给谁看?

 

脸上长个痘痘,肯定是病给所有的人看的;如果痘痘长在胳肢窝,那是病给自己看的;如果长在胸部或背部,就是病给家人看的。病给谁看,说明跟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人际关系主要有两种:亲密和疏离。有的病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得到别人的关爱,病给谁看就是想得到谁的呵护。有的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逃避,病给谁看就是拒绝跟谁亲热。

需要注意的是,拒绝有时候是渴望的表现。因为渴望,但得不到,所以赌气。一方的拒绝会激发另一方的亲密需求,对方就会过来套近乎,这就是“欲擒故纵”。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就没必要继续病下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病就是寻求呵护,是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表现。所以,护理比治疗重要,态度比技术重要。换句话说,生病都是无病呻吟。如果得到关爱,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病就好了。如果得不到关爱,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只能生更严重的病。不幸的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爱的元素越来越被忽视。一个人生病了,家人不是呵护他,而是把他交给医生。医生也不呵护他,只是给他吃药、打针、开刀。这种去人格化的处理方式有时候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使病情变得更严重。

人是社会的动物,关系对人非常重要。人情越冷漠,亲密的需要越强烈。生病就是为了引起关注,得到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