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关系同理心的三个步骤!
两性关系同理心的三个步骤!
你可不可以不要什么事都只想到你自己,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你在电话这一头大声的嘶吼,他在那边只有默默承受。为了缓和彼此的情绪,最后他还是承诺,下次会改过。当然下次到了,他可能还是没有改过。于是你抱着抑郁的心,将头塞在棉被里,你想解决问题,但对方似乎没有这个诚意。但一种可能是,他也很想替你想,只是他每次想的都和你不一样。 
“我以为你会先睡……”
“我以为你知道我今天会来找你……”
“我以为你也想跟我一起参加我朋友的生日会,谁知道你会不开心……”
几次以后,你发现他的以为,也只是他以为。长久下来,付出多的一方开始觉得无力,忍耐,想结束关系又觉得舍不得。
“他那么坏,你为什么还愿意百般退让,继续待在关系里?”
“因为对我好的时候真的很好,他很爱我。”
几次晤谈后,这是最常听到的答案。他很爱你,却又不重视你的需求,这不是很矛盾吗?消解这种矛盾的一个原因是,他的行为看似爱你,但背后的动机却是为了自己。
 他来接你,拥抱你,一部分当然是因为想你爱你,但或许,是因为他更担心别人抢走你。
他每天晚上在你耳边说我爱你,但眼睛却放在计算机屏幕上,敷衍的给你晚安亲亲。(事实上这句话本身具有强烈的正向效果,你可以自己在家里闭起眼睛说“我爱你”3次,然后感觉胸口的温度)
他或许在争吵后抱紧你说下次不会了,你也曾经相信他,两个人相拥痛哭流涕。但事后你才发现,他似乎只是说说罢了,根本没有心要改。
 感受到爱≠对方正视你的需求
这里必须区分一件事情:感受到爱≠对方正视你的需求。你不能因为他昨天还亲你抱你吻你,就认为他应该最终会听见你要的东西。以进化论观点来看,人们因为是需求爱的动物,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爱。不过遗憾的是,许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爱只是一种假象,真正的问题从未被解决。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因为感动冲昏了头而在一起、飞机上告白成功比较容易。
你之所以愿意忍耐,之所以犹豫不离开,是因为相信对方还爱你,还有机会改变。于是把对方看似爱的行为错误归因成他还是重视自己的需求。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你开始懂了,开始怀疑是否已到了自己的底线。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对方不仅没有把我的需求听进去,更气人的是,他似乎没有“把我的需求听进去”的诚意。然而,这句话可能只有前半是对的。在争吵的当下,他可能试图站进你的鞋子里,但这个试图可能是失败的。有时你甚至纳闷
“听见我的需求”有这么难吗?答案是,对于某些人来说,的确不容易。
“你跟她走这么近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之前的女朋友在出游时这样跟我说,眼眶很红,责备我,她也很难过。
“有啊,不过我觉得你应该会信任我。”当然事后才知道,这果然只是“我觉得”。
信任是维持关系的重要成份,但只有信任是不够的。信任的基础立基于关系双方的特质与情境,除了有些人一般信任本来就比别人高之外,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与行为,是否容易让对方信任你。
“你说你喜欢看正妹,喜欢清凉的穿著,她的服装又符合你胃口,我当然相信你,但我还是会不安、难过。”
她的归因可能是错误的,但造成他错误归因的我,让她没有安全感的我也有责任。只是,在冲突发生那一剎那,哪能想到这么多后设认知的部份?于是,冲突发生后我们常常选择让时间淡化一切,殊不知时间也把彼此的感情淡化了。
“我家那口子今天又跟我吵架了,真搞不懂她。”
“唉,女人都嘛这样,来喝酒喝酒。”这里除了严重的以偏概全之外,还有一个更糟糕的问题,那就是从未正视问题。他也纳闷,只是一件小事情,你为何看得那么重要?
“要是我是你的话,我才不会想这么多呢。”当对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表示对方虽然想爬进你的鞋,却还在你鞋子外面。
于是你可能会去看一些书,书上就告诉你,是因为他没有同理心。于是他可能也去看一些书,书上就告诉他,要能够同理你的感受,关系才会长久。但是“同理”这件事要怎么达成呢?如果“同理”这么有用,为什么许多人仍无法“换位思考”?一个原因是,在冲突发生时对方的激烈话语,常常使自己自尊或信念受到威胁,视野变得狭窄,忘了要同理对方,只想防卫自己。真正想同理时,却又缺乏练习。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在自己自尊受到威胁时,仍愿意同理对方?研究显示,真正愿意经营关系的一方,愿意花更多心力同理对方,找到并改善自己的缺点。
“同理”这件事要怎么达成呢?
先前写了许多文章都没有提及方法,那是因为心理学家普遍相信:态度比行为重要。所以这里提供几个处理冲突时,“牵涉到态度的方法”给大家参考:
 1. 以“同理句”开头:
“你一定觉得很难过吧……”
“我能了解你的感受……”
“你是不是觉得……”
“对不起,因为我的原因让你觉得委屈……”
 尽管你当下其实不是很能了解对方的感受,无法理解对方为什么生气,甚至觉得自己更为委屈,觉得对方在无理取闹,也请先试着这样说。因为光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这些话,就足以让对方感觉到他是被爱的。
 一些书就写到这,然后你照做结果失败,然后开始一边翻书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眼睛看他的角度不对,是不是语气不对……最后终于后悔自己花30几块买这本书。为关系努力,最终仍然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样做,甚或只是为了讨好别人。以“同理句”开头,也只是开头。这样的开头除了让对方感受到爱,说这些话的意义其实是:
 a. 一边说着的同时,一边想想对方的处境,对方的个性,想想对方会这样想的原因,就会渐渐有一点感觉了(你可以试试看)。
 b. 没有一个人会无缘故地做出伤害伴侣的行为,对方会发飙会情绪化,一定是他某部分需求受到压迫。试着了解并找到这个需求,你会发现,生气或不满的情绪会渐渐转成同情与不舍(如果你还爱他的话)。例如,正因为她是一个在意别人对她看法的人,你更该协助她走出这个魔障,而不是一味地告诉她“你想太多”,因为她也知道。她就是无法“想少一点”,才觉得苦恼。
2. 以“我们”代替“我/你”
“我和他的关系似乎遇到了瓶颈……”
“我们的关系似乎遇到了瓶颈……”
两人关系产生一些问题时,你会怎么与你朋友说呢?上述两句话看似一样,但以前者的方式说出口的人,关系比较难以维持,满意度比较低。
天啊,只是几个字不同而已啊?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态度展现,在冲突的时候我们更常说出一些不加修饰的话,研究显示,在冲突时使用较多“我/你”字句,使用较少“我们”字句者,较无法适切地解决问题,感觉彼此亲近性降低,只关注到两人意见的歧异性,采用较为分离的观点看待彼此的关系,也有较多的负向情绪。因为,当使用“我们”的时候,会感觉到彼此是一体不分离的,而这样的感觉使自己更满意彼此的关系(即使是在冲突中),更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解决问题。例如可以做这样的改变:
“你要我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
“你为什么一定要跟我作对?” →“我们虽然有些争执,不过我们一定可以解决的。”
更重要的是,在说出“我们”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把对方的感受纳入考虑。如果可以把反诘语气(通常会激发情绪)改成肯定语气就更棒了。
 3. 以ABA三明治法处理冲突
 之前谈过处理冲突时,要先处理情绪,但不能只停留在处理情绪。争吵的一开始,彼此需要的是安抚与拥抱(A),但是不能每此都只有拥抱。接着拥抱的下一步是,异中求同(B)。
“你刚刚说不喜欢我与别的男生单独出去,我知道你很担心我,不过偶尔我也想……”“不过”后面接的话虽要有勇气,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两性关系中若是对彼此不满,却又因为怕伤害关系不愿意说(称为情绪表达冲突),其实最后伤害关系更深。
“既然你不喜欢我这样,当初为什么不跟我讲,到现在才一次翻旧帐?”
“因为我不想伤害我们的关系,我以为你会改,谁知你一直没有改……”
最后,还要表达“尽管我们有所争执,但我还是爱你,爱全部的你。”(A)说得简单,两人在气头上要怎样爱对方?提供一个想法是:如果可以进行至此(经过前面AB阶段),表示至少他愿意与你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光这样的勇气就十分可嘉了,从这一点开始爱他。
写在后面:许多时候,我们发现两人之间有些意见不合,就开始考虑两人适不适合,而忽略了相爱本身就包含对两人歧见的包容。正因为你与我如此不同,我才能认识新的世界与价值观,你也才能在我每次陷入思考困境时,拉我走出死胡同。况且在我们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包容与同理对方的想法”时,会很明显地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而那种正向感觉是难以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