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领先心理,婚姻情感专家陈玲先博士:为什么女性都不愿结婚了?
河南领先心理,婚姻情感专家陈玲先博士:为什么女性都不愿结婚了?
 
对很多单身女性来说,过年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被频繁的催婚和相亲安排困扰着。
 
有个朋友就在经历这些。但是,尽管父母催得急,她并不愿接受安排。
 
她说她对认识和了解异性没有兴趣,不想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更不想结婚。
 
她设定的新年目标是专注于自己的进步,希望今年能考完职称,并将业余时间花在图书馆。
 
她的心态并非个例。在我们的周围,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婚姻无感了。
 
我们不由发现,单身女性的时代似乎已经悄悄来临:
 
未婚、不婚的大龄女性数量越来越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很多女生情感、经济、人格独立,有没有人陪伴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
她们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识,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视为金科玉律。
 
所以,当现代女性有了更多选择后,婚姻就被很多人选择性放弃了。
 
如果说婚姻有着明显的缺陷,那么,这样的生活有没有缺憾呢?
 
 
单身女性的时代
 
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望相互靠近、彼此温暖,在关系中获得安全感。
 
婚姻是获得安全感的途径之一,因此很多女生对安全感的需求,是要通过恋爱、婚姻来实现的。
 
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想结婚,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很多已婚女性过得并不幸福。
 
她们既要照顾家庭也要兼顾事业,简直是一根蜡烛两头燃,这使大量女性在婚姻中不断消耗自己。
 
像韩国电视剧《82年的金智英》中表现的那样,女性需要扮演好各种被赋予的角色,背负着无比沉重的枷锁,内心却有无法表达、无人听见的抑郁和脆弱。
 
其次,婚姻已不再是必需品。
 
婚姻的动力,也许与繁衍抚养下一代、情感依附和生活上的互助有关。
 
可是,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法律制度的健全,生育孩子已经不用仅依靠一夫一妻的家庭结构了。
 
而且,身心健康的单身父母也许比成天鸡飞蛋打的夫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婚姻中夫妻相处的实质也告诉我们,情感上能否依附一个人,与有没有婚姻并无直接关系。
 
更何况,新的婚姻法使婚姻在经济上也没有什么不可或缺的功能了。而家务的社会化趋势,也可以慢慢取代另一半的功能:
 
下水道堵了,可以花两百块打电话请专业人员上门,人家不仅服务专业态度好,临走时还能帮忙把垃圾带下去,完胜那些吃饱饭就躺尸、干点活就怨声载道的老公。
 
最重要的是,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了。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具备越丰富的个人价值,从而带来了清晰的自主意识,看待两性关系也越清醒。
 
她们不再需要在一个男人身上实现自我价值。比起婚姻,她们更在意自己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
 
她们有着强大的自立和独处能力,所以目光也更高远。
 
就像在春节假期里,当已婚妇女被日常琐碎裹挟、在家里洗洗涮涮、照顾一家老小,忙里忙外疲惫不堪时,单身女性可以潇洒地把一直没时间看的书翻出来,完成未竟的阅读计划。
 
更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过生活的一地鸡毛和尘土飞扬,投向远处的高山大海。
 
所以,这些女生大部分不是“被迫单身”,而是选择了“主动单身”。
 
 
 
 
不婚的背后,是关系的脆弱
 
听起来,女性选择不走进婚姻,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权衡和选择。
 
婚姻当然不尽如人意,可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也是极度需要关系的。
 
婚姻已经坏到可以使人放弃对关系的需要、阻挠人们双向奔赴?
 
也许,使女生对婚姻望而却步的,恰恰是关系本身的局限性。因为人们越来越难建立深入的连接,也很难遇到那些活得真实、爱得赤诚的人。
 
美国的爱情喜剧片《单身指南》就表达了单身女性的各种心态。
 
女主人公爱丽丝渴望真爱,对爱情抱有热切的期待。可是,她的感情经历无不令人失望:
 
她念念不忘的前男友回头找她,说忘不了她。可她最终发现,他只是想在跟别的女人结婚前打最后一炮而已。她在酒吧里认识了聊得来的男人,撞出思想的火花。她满心欢喜地以为遇上了灵魂伴侣,可原来她只是他的路人甲。她与校友的关系逐渐深入。她走进他的家庭,和他的孩子也相处融洽。当她以为可以走入他的内心时,却发现他没从前妻的阴影里走出来,根本没有一席之地给自己。
 
人无不渴望被爱。可遗憾的是,“他爱我”在很多情况下只是错觉。即使再貌美如花、优秀上进、灵魂有趣,我们也不一定会遇到那个真心爱自己的人。
 
红玫瑰只有一朵,爱情是奢侈品。很多女性在内心深处已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而快餐式的两性关系却随处可见:不负责任的海王和渣男让人懂得,获取表浅短暂的欢愉和刺激就像丢弃关系一样容易。
 
随之而来的,是彼此强烈的空虚和对人性的失望。
 
可是,人们忘记了,使人走入表浅关系的,恰恰是发自内心的强烈孤独感,而只有深入的关系才能真正化解孤独。
 
每个人都渴望被很深地看见。对每个人真正有意义的关系,应该是真实而深入的。
 
就像渴望母亲的镜映一样,我们渴望在另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留下痕迹,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和心灵印证自己的存在。
 
可是,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正在被慢慢削弱。谁都害怕敞开、害怕付出,不愿意往前多走一步。
 
表浅的关系也令人受伤。受伤后,人们学着更加封闭自己、不敢勇敢去爱,并锻造出了强大的单身能力。
 
不仅如此,即便我们去建立关系,关系也是易逝的,而关系的维护很考验人格的成熟度。
 
婚姻的本质是一成不变的关系,可关系本身却是不稳定的。
 
婚后男性的出轨率以及婚姻不忠行为要远远高于女性。失败的婚姻对于一个女性的风险和后果,要远远高于男性。
 
此外,人是具有独立意志、且会不断成长和变化的个体。
 
最初节奏一致的两个人,也有可能因为成长步调的不一致,使两人在婚姻关系中学到的东西、去往的地方都不对等,最终走向两个世界。
 
爱侣因为渴望相守而在一起,却可能因为了解过多而分开。对于在乎独立人格的人而言,关系是需要小心供奉的佛龛。
 
而且,很多人带着早期的创伤,并不懂得怎么经营关系,使关系充满伤害。
 

 
一个人也很好,但两个人也很有趣
 
尽管婚姻不再是一个必选项,但也不是说要必须舍弃。
 
让我们回头看一看。
 
在婚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格中的阴影,未疗愈的部分和未完善的自己:
 
焦虑型的依恋模式,使我们一边渴望走近一个人,一边将他渐渐推远;
过于自恋的人缺少共情能力,难以看到另一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上的巨婴不肯付出和成长,很难提供价值、拥有相濡以沫的能力;
……
 
经营好关系,不仅意味着我们需要抽去那些阻碍和樊篱,更意味着我们需要走向过去,认识自己、面对那些健全和完善自己的痛苦。
 
让我们为爱而结合。
 
坚守婚姻的标准,同时保持对爱的初心,对婚姻既保持理性,又充满热情。或许是很多女性越来越接纳的认知。
 
嫁给爱情,进入那些为人生做加法的婚姻,为爱的人而心甘情愿付出,是每个人该相信的可能性。
 
让我们因爱而完整。
 
荣格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雌雄同体的。男人的身躯里生存着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阿尼玛”,女人娇柔的灵魂中,也隐藏着男性的原型意象“阿尼姆斯”。
 
爱情的发生和终结,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向外进行积极和消极投射的结果。
 
可是,两性关系有多大程度建立在投射之上,爱的能力就有多贫乏。
 
而爱情和婚姻最终的积极走向,应该是分析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性化“。
 
分析心理学家指出,爱情与婚姻是一个自性化的过程:既成为另一个人的伴侣,同时又能够发展出自我的完整性。
 
有很多女生有非常顽强的生长感。她们内心有丰富的精神土壤,像一棵树一样,将根深深地扎进大地。
 
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人和事,她们自己就能确立在世界上的位置。
 
理想抱负、职业目标、自我实现,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精神立足点。
 
有了精神坐标,即便难遇契合的伴侣、偶尔有蚀心的孤独,却也充满自信和底气,也就成为了完整的人。
 
自我完整的人,能够在发展亲密关系的同时,更能充分包容彼此的个性的需要,使双方都成为更完整的个体。
 
对于她们而言,单身可以很美好,但在婚姻中也不错。
 
毕竟,一个人很好,但两个人会更有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