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来源于生物学家的一个实验。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就是所谓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的寓意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中等程度的空间距离最能令人产生心理的吸引效应,使人乐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而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的排斥或疏离效应,使人际交往发生障碍。比如人们常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过近而导致心理距离变大;同样,一对原本很亲密的朋友由于一方出国而联系减少,关系也会慢慢变得生疏,这说明空间距离过大也会导致心理距离变大。
婚姻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距离关系。和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一样,婚姻中的两个人也需要适度的距离,并不是越密切越好。夫妻间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但是,物极必反,人际距离太小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就像靠在一起取暖的刺猬一样。
两个人可以得到比一个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理想结婚的,最初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的,可有时感到人生的路越来越偏离,原本为了相互温暖,最后却觉得“扎得慌”。因为,婚姻中有两种常见的误区:
第一种,你的就是我的,婚姻是没有秘密的。有些人认为,既然两个人结婚了,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应该共同拥有一切,包括对方的思想和内心也应该完全属于自己。因此,夫妻间是没有隐私和秘密的,你一定要参与到另一个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等各种关系中去,不允许有任何一个“死角”或“隐秘的地方”,做到全面掌控。他全然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时候,也就是他与别人失去心理距离时,他的自我就会缺乏安全感,自尊心也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伴侣有窒息的感觉,从而产生后退、逃避的想法。而一方越是厌倦、逃避,另一方就越是不安,越要纠缠。就像一只寒冷的刺猬一味地向对方挤靠,完全不顾对方已经被自己的刺扎得鲜血淋漓,也没有意识到这样自己也会被对方的刺扎伤。这样的关系只能陷入僵局,夫妻一方越来越失望,而另一方也越来越委屈,甚至怨恨。
第二种常见的误区是,失去自我,只为了牢牢抓住你。这也是女性在婚姻中常犯的错误。“为了你,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亲人、朋友,放弃了可以放弃的一切。”很多人总是以为放弃自己的所有就能抓住对方,这无异于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常常会放弃一些本不该放弃的东西,否认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味地顺应对方、取悦对方,完全以对方为中心,把对方作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全部,听命于对方的要求多于顺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就像一只极度渴望温暖的刺猬,为了得到另一只刺猬的温暖,不惜拔掉自己所有的刺,只为了能靠近对方。这种无谓的自我牺牲,最终会导致一个人完全丧失自我。而面对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另一方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缺少生机,随着新鲜感的丧失,对方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那些所谓的牺牲和优点在伴侣眼中也就视而不见了。试想,一只拔掉了自己尖刺的刺猬,即使有对方的温暖又能生存多久?
以上两种常见的婚姻误区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夫妻中的一方失去了自我。在前一种关系中,一方被迫失去自我,而后一种关系则是一方主动放弃自我。这种自我的丧失,实际上是由于夫妻间的心理距离出了问题。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距离关系,而这种距离的大小因人而异。由于性别、原生家庭模式、成长经历等的不同,每个人对距离的要求会存在差异。有的人自我边界比较大,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而有的人则自我边界比较小,渴望极度亲密的关系。如果夫妻双方对距离的要求相差比较大,而且又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心理需要就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婚姻关系出现问题。
夫妻关系本质上不是“藤缠树”,而是两个独立的人。双方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空间和自由,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爱好和生活。尊重心理距离就是要承认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这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兴趣和隐私等。的确,两个人结了婚,并不意味着与过去的生活全部割断了联系,这种过去的生活有时甚至还对我们的人生起着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给对方打理自己的空间。在新婚时,夫妻双方都处于激情中,需要亲密无间,但是激情过后,夫妻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婚姻才能够经营下去。过度追求“我”与“你”的彻底混同,试图通过取消彼此的主体性来达到亲密关系的永恒,注定只是徒劳。
当然,婚姻的距离也要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缺少了必要的亲密,婚姻一样会由于疏离而出现危机。在婚姻中,距离与信任、亲密是有直接关系的。没有距离,婚姻会失去活力;距离过大,缺少亲密,两个人之间也就逐渐失去了信任,婚姻又会变成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我相信,几乎所有男女走进婚姻的根本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寻找距离,而是为了满足一种亲密感和归属感。所以,在婚姻中,制造距离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追求亲密、信任才是婚姻的最终目的。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给对方留出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也给自己留下一块可以驰骋的领地,这样双方才会拥有自由的心灵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最近在践行#每天一小时公益个案#
每天能帮助到一个人,
很踏实很幸福的感觉。
上周遇到一位女案主,
离婚十几年了,一直没有放下。
潜意识里认为:
我的婚姻失败了,我的人生也失败了。
新的伴侣迟迟没有出现,
跟孩子的关系也很疏离。
离婚这个事情,如鲠在喉,
活生生把自己的人生给卡住了。
如果不做好告别,重新出发,
只会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中。
具体的个案过程不便透露。
但我自己在个案过程中,
流淌出来的一些洞见,
于我个人而言也是很大的收获,
很想通过文字分享给大家。
01
一段婚姻,就像一场游戏,能走多久,取决于你能通多少关。
每段婚姻,
都需要去通过很多道不同的关卡。
当面临关卡挑战的时候,
两个人是携手一心共同面对,彼此抱持,
还是互相指责,埋怨,逃避…
就决定了这段关系能否顺利走下去。
这些关卡就像一面镜子,
会照见这段关系,
是足够牢固的,
还是很脆弱的。
也能照见我们自己,
帮助看清面具背后的自己,
发现内在那些被关在地下室的压抑的情感,
然后我们的生命得以有机会去成长,提升。
这个过程的确不容易。
有些人掉进自己的伤痛里面,
忙着救赎自己,顾不上对方,
于是两个人就散了,
通关失败 GAME OVER。
有些伴侣,
他们经历过一道又一道的关卡,
虽然彼此都有伤,
却愿意搀扶前行,
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爱,
以及相互的信任,
才能造就一段长久而保持亲密的婚姻。
02
孩子,往往就是婚姻中特别重要的一道关卡
我的老师,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曾经在课堂里说过:
统计学显示,
婚姻当中最难度过的一年就是第一年,
以及有第一个孩子之后。
因为你曾经拥有的一切
全都被撕碎、瓦解了。
一方面,你觉得自己得到很多祝福。
但另一方面,曾经你是我的Honey,
突然现在就变成了:
“你往后站一点好吗?去赚钱!”
这是一次死亡,你过去曾经拥有过的现在已经不再拥有了。
作为一个2岁孩子的新手妈妈,
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的到来,
对于伴侣两个人的考验真的很大。
面对突如其来的责任,
我们内在的孩子是否愿意长大去承担?
面对古老的家庭和集体潜意识,
我们是否能够做自己,
坚持内心真正向往的养育方式?
面对孩子这个婚姻中的“第三者”,
你们两个人是否能够保持耐心,
像养育植物一样,
对这段亲密关系的予以持续的浇灌?
还是从这个小生命身上,
去寻求爱,陪伴,连接?
让他来为我的情绪和内在空洞负责?
面对这么多种种的挑战,
我能否依然和自己保持连接,
而不是在无尽的琐事中迷失了自己?
03
带着觉知去看待婚姻,经验婚姻
无论你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婚姻,
都不是你成功或失败与否的标志。
离婚只是说明,
你们两个人没有成功通过这套关卡的考验。
如果你希望下一段可以更好,
那么你需要去成为那个充满觉知的人。
你要好好的照顾自己,
照顾自己内在,
照顾那些被藏在地下室的童年的情绪。
不要让你的伴侣来为你负责,
那些你内在缺失的东西,
他没有这样的义务。
他只能负责他自己的部分,
你也要负责好自己的部分。
然后当一些很脆弱的时刻出现时,
你们对彼此多一些支持,看见,抱持。
就像《无问西东》里,
陈鹏对王敏佳说的那句话:
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那么这段关系会非常牢固,深刻,
相信你们会走得很远,很幸福…
“刺猬法则”来源于生物学家的一个实验。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就是所谓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的寓意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中等程度的空间距离最能令人产生心理的吸引效应,使人乐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而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的排斥或疏离效应,使人际交往发生障碍。比如人们常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过近而导致心理距离变大;同样,一对原本很亲密的朋友由于一方出国而联系减少,关系也会慢慢变得生疏,这说明空间距离过大也会导致心理距离变大。
婚姻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距离关系。和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一样,婚姻中的两个人也需要适度的距离,并不是越密切越好。夫妻间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但是,物极必反,人际距离太小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就像靠在一起取暖的刺猬一样。
两个人可以得到比一个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理想结婚的,最初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的,可有时感到人生的路越来越偏离,原本为了相互温暖,最后却觉得“扎得慌”。因为,婚姻中有两种常见的误区:
第一种,你的就是我的,婚姻是没有秘密的。有些人认为,既然两个人结婚了,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应该共同拥有一切,包括对方的思想和内心也应该完全属于自己。因此,夫妻间是没有隐私和秘密的,你一定要参与到另一个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等各种关系中去,不允许有任何一个“死角”或“隐秘的地方”,做到全面掌控。他全然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时候,也就是他与别人失去心理距离时,他的自我就会缺乏安全感,自尊心也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伴侣有窒息的感觉,从而产生后退、逃避的想法。而一方越是厌倦、逃避,另一方就越是不安,越要纠缠。就像一只寒冷的刺猬一味地向对方挤靠,完全不顾对方已经被自己的刺扎得鲜血淋漓,也没有意识到这样自己也会被对方的刺扎伤。这样的关系只能陷入僵局,夫妻一方越来越失望,而另一方也越来越委屈,甚至怨恨。
第二种常见的误区是,失去自我,只为了牢牢抓住你。这也是女性在婚姻中常犯的错误。“为了你,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亲人、朋友,放弃了可以放弃的一切。”很多人总是以为放弃自己的所有就能抓住对方,这无异于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常常会放弃一些本不该放弃的东西,否认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味地顺应对方、取悦对方,完全以对方为中心,把对方作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全部,听命于对方的要求多于顺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就像一只极度渴望温暖的刺猬,为了得到另一只刺猬的温暖,不惜拔掉自己所有的刺,只为了能靠近对方。这种无谓的自我牺牲,最终会导致一个人完全丧失自我。而面对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另一方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缺少生机,随着新鲜感的丧失,对方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那些所谓的牺牲和优点在伴侣眼中也就视而不见了。试想,一只拔掉了自己尖刺的刺猬,即使有对方的温暖又能生存多久?
以上两种常见的婚姻误区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夫妻中的一方失去了自我。在前一种关系中,一方被迫失去自我,而后一种关系则是一方主动放弃自我。这种自我的丧失,实际上是由于夫妻间的心理距离出了问题。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距离关系,而这种距离的大小因人而异。由于性别、原生家庭模式、成长经历等的不同,每个人对距离的要求会存在差异。有的人自我边界比较大,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而有的人则自我边界比较小,渴望极度亲密的关系。如果夫妻双方对距离的要求相差比较大,而且又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心理需要就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婚姻关系出现问题。
夫妻关系本质上不是“藤缠树”,而是两个独立的人。双方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空间和自由,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爱好和生活。尊重心理距离就是要承认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这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兴趣和隐私等。的确,两个人结了婚,并不意味着与过去的生活全部割断了联系,这种过去的生活有时甚至还对我们的人生起着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给对方打理自己的空间。在新婚时,夫妻双方都处于激情中,需要亲密无间,但是激情过后,夫妻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婚姻才能够经营下去。过度追求“我”与“你”的彻底混同,试图通过取消彼此的主体性来达到亲密关系的永恒,注定只是徒劳。
当然,婚姻的距离也要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缺少了必要的亲密,婚姻一样会由于疏离而出现危机。在婚姻中,距离与信任、亲密是有直接关系的。没有距离,婚姻会失去活力;距离过大,缺少亲密,两个人之间也就逐渐失去了信任,婚姻又会变成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我相信,几乎所有男女走进婚姻的根本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寻找距离,而是为了满足一种亲密感和归属感。所以,在婚姻中,制造距离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追求亲密、信任才是婚姻的最终目的。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给对方留出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也给自己留下一块可以驰骋的领地,这样双方才会拥有自由的心灵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刺猬法则”来源于生物学家的一个实验。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就是所谓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的寓意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中等程度的空间距离最能令人产生心理的吸引效应,使人乐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而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的排斥或疏离效应,使人际交往发生障碍。比如人们常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过近而导致心理距离变大;同样,一对原本很亲密的朋友由于一方出国而联系减少,关系也会慢慢变得生疏,这说明空间距离过大也会导致心理距离变大。
婚姻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距离关系。和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一样,婚姻中的两个人也需要适度的距离,并不是越密切越好。夫妻间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但是,物极必反,人际距离太小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就像靠在一起取暖的刺猬一样。
两个人可以得到比一个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理想结婚的,最初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的,可有时感到人生的路越来越偏离,原本为了相互温暖,最后却觉得“扎得慌”。因为,婚姻中有两种常见的误区:
第一种,你的就是我的,婚姻是没有秘密的。有些人认为,既然两个人结婚了,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应该共同拥有一切,包括对方的思想和内心也应该完全属于自己。因此,夫妻间是没有隐私和秘密的,你一定要参与到另一个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等各种关系中去,不允许有任何一个“死角”或“隐秘的地方”,做到全面掌控。他全然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时候,也就是他与别人失去心理距离时,他的自我就会缺乏安全感,自尊心也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伴侣有窒息的感觉,从而产生后退、逃避的想法。而一方越是厌倦、逃避,另一方就越是不安,越要纠缠。就像一只寒冷的刺猬一味地向对方挤靠,完全不顾对方已经被自己的刺扎得鲜血淋漓,也没有意识到这样自己也会被对方的刺扎伤。这样的关系只能陷入僵局,夫妻一方越来越失望,而另一方也越来越委屈,甚至怨恨。
第二种常见的误区是,失去自我,只为了牢牢抓住你。这也是女性在婚姻中常犯的错误。“为了你,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亲人、朋友,放弃了可以放弃的一切。”很多人总是以为放弃自己的所有就能抓住对方,这无异于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常常会放弃一些本不该放弃的东西,否认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味地顺应对方、取悦对方,完全以对方为中心,把对方作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全部,听命于对方的要求多于顺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就像一只极度渴望温暖的刺猬,为了得到另一只刺猬的温暖,不惜拔掉自己所有的刺,只为了能靠近对方。这种无谓的自我牺牲,最终会导致一个人完全丧失自我。而面对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另一方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缺少生机,随着新鲜感的丧失,对方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那些所谓的牺牲和优点在伴侣眼中也就视而不见了。试想,一只拔掉了自己尖刺的刺猬,即使有对方的温暖又能生存多久?
以上两种常见的婚姻误区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夫妻中的一方失去了自我。在前一种关系中,一方被迫失去自我,而后一种关系则是一方主动放弃自我。这种自我的丧失,实际上是由于夫妻间的心理距离出了问题。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距离关系,而这种距离的大小因人而异。由于性别、原生家庭模式、成长经历等的不同,每个人对距离的要求会存在差异。有的人自我边界比较大,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而有的人则自我边界比较小,渴望极度亲密的关系。如果夫妻双方对距离的要求相差比较大,而且又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心理需要就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婚姻关系出现问题。
夫妻关系本质上不是“藤缠树”,而是两个独立的人。双方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空间和自由,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爱好和生活。尊重心理距离就是要承认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这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兴趣和隐私等。的确,两个人结了婚,并不意味着与过去的生活全部割断了联系,这种过去的生活有时甚至还对我们的人生起着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给对方打理自己的空间。在新婚时,夫妻双方都处于激情中,需要亲密无间,但是激情过后,夫妻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婚姻才能够经营下去。过度追求“我”与“你”的彻底混同,试图通过取消彼此的主体性来达到亲密关系的永恒,注定只是徒劳。
当然,婚姻的距离也要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缺少了必要的亲密,婚姻一样会由于疏离而出现危机。在婚姻中,距离与信任、亲密是有直接关系的。没有距离,婚姻会失去活力;距离过大,缺少亲密,两个人之间也就逐渐失去了信任,婚姻又会变成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我相信,几乎所有男女走进婚姻的根本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寻找距离,而是为了满足一种亲密感和归属感。所以,在婚姻中,制造距离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追求亲密、信任才是婚姻的最终目的。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给对方留出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也给自己留下一块可以驰骋的领地,这样双方才会拥有自由的心灵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刺猬法则”来源于生物学家的一个实验。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就是所谓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的寓意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中等程度的空间距离最能令人产生心理的吸引效应,使人乐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而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的排斥或疏离效应,使人际交往发生障碍。比如人们常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过近而导致心理距离变大;同样,一对原本很亲密的朋友由于一方出国而联系减少,关系也会慢慢变得生疏,这说明空间距离过大也会导致心理距离变大。
婚姻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距离关系。和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一样,婚姻中的两个人也需要适度的距离,并不是越密切越好。夫妻间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但是,物极必反,人际距离太小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就像靠在一起取暖的刺猬一样。
两个人可以得到比一个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理想结婚的,最初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的,可有时感到人生的路越来越偏离,原本为了相互温暖,最后却觉得“扎得慌”。因为,婚姻中有两种常见的误区:
第一种,你的就是我的,婚姻是没有秘密的。有些人认为,既然两个人结婚了,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应该共同拥有一切,包括对方的思想和内心也应该完全属于自己。因此,夫妻间是没有隐私和秘密的,你一定要参与到另一个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等各种关系中去,不允许有任何一个“死角”或“隐秘的地方”,做到全面掌控。他全然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时候,也就是他与别人失去心理距离时,他的自我就会缺乏安全感,自尊心也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伴侣有窒息的感觉,从而产生后退、逃避的想法。而一方越是厌倦、逃避,另一方就越是不安,越要纠缠。就像一只寒冷的刺猬一味地向对方挤靠,完全不顾对方已经被自己的刺扎得鲜血淋漓,也没有意识到这样自己也会被对方的刺扎伤。这样的关系只能陷入僵局,夫妻一方越来越失望,而另一方也越来越委屈,甚至怨恨。
第二种常见的误区是,失去自我,只为了牢牢抓住你。这也是女性在婚姻中常犯的错误。“为了你,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亲人、朋友,放弃了可以放弃的一切。”很多人总是以为放弃自己的所有就能抓住对方,这无异于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常常会放弃一些本不该放弃的东西,否认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味地顺应对方、取悦对方,完全以对方为中心,把对方作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全部,听命于对方的要求多于顺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就像一只极度渴望温暖的刺猬,为了得到另一只刺猬的温暖,不惜拔掉自己所有的刺,只为了能靠近对方。这种无谓的自我牺牲,最终会导致一个人完全丧失自我。而面对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另一方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缺少生机,随着新鲜感的丧失,对方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那些所谓的牺牲和优点在伴侣眼中也就视而不见了。试想,一只拔掉了自己尖刺的刺猬,即使有对方的温暖又能生存多久?
以上两种常见的婚姻误区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夫妻中的一方失去了自我。在前一种关系中,一方被迫失去自我,而后一种关系则是一方主动放弃自我。这种自我的丧失,实际上是由于夫妻间的心理距离出了问题。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距离关系,而这种距离的大小因人而异。由于性别、原生家庭模式、成长经历等的不同,每个人对距离的要求会存在差异。有的人自我边界比较大,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而有的人则自我边界比较小,渴望极度亲密的关系。如果夫妻双方对距离的要求相差比较大,而且又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心理需要就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婚姻关系出现问题。
夫妻关系本质上不是“藤缠树”,而是两个独立的人。双方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空间和自由,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爱好和生活。尊重心理距离就是要承认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这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兴趣和隐私等。的确,两个人结了婚,并不意味着与过去的生活全部割断了联系,这种过去的生活有时甚至还对我们的人生起着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给对方打理自己的空间。在新婚时,夫妻双方都处于激情中,需要亲密无间,但是激情过后,夫妻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婚姻才能够经营下去。过度追求“我”与“你”的彻底混同,试图通过取消彼此的主体性来达到亲密关系的永恒,注定只是徒劳。
当然,婚姻的距离也要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缺少了必要的亲密,婚姻一样会由于疏离而出现危机。在婚姻中,距离与信任、亲密是有直接关系的。没有距离,婚姻会失去活力;距离过大,缺少亲密,两个人之间也就逐渐失去了信任,婚姻又会变成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我相信,几乎所有男女走进婚姻的根本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寻找距离,而是为了满足一种亲密感和归属感。所以,在婚姻中,制造距离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追求亲密、信任才是婚姻的最终目的。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给对方留出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也给自己留下一块可以驰骋的领地,这样双方才会拥有自由的心灵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刺猬法则”来源于生物学家的一个实验。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就是所谓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的寓意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中等程度的空间距离最能令人产生心理的吸引效应,使人乐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而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的排斥或疏离效应,使人际交往发生障碍。比如人们常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人的空间距离过近而导致心理距离变大;同样,一对原本很亲密的朋友由于一方出国而联系减少,关系也会慢慢变得生疏,这说明空间距离过大也会导致心理距离变大。
婚姻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距离关系。和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一样,婚姻中的两个人也需要适度的距离,并不是越密切越好。夫妻间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但是,物极必反,人际距离太小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就像靠在一起取暖的刺猬一样。
两个人可以得到比一个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理想结婚的,最初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的,可有时感到人生的路越来越偏离,原本为了相互温暖,最后却觉得“扎得慌”。因为,婚姻中有两种常见的误区:
第一种,你的就是我的,婚姻是没有秘密的。有些人认为,既然两个人结婚了,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应该共同拥有一切,包括对方的思想和内心也应该完全属于自己。因此,夫妻间是没有隐私和秘密的,你一定要参与到另一个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等各种关系中去,不允许有任何一个“死角”或“隐秘的地方”,做到全面掌控。他全然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时候,也就是他与别人失去心理距离时,他的自我就会缺乏安全感,自尊心也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伴侣有窒息的感觉,从而产生后退、逃避的想法。而一方越是厌倦、逃避,另一方就越是不安,越要纠缠。就像一只寒冷的刺猬一味地向对方挤靠,完全不顾对方已经被自己的刺扎得鲜血淋漓,也没有意识到这样自己也会被对方的刺扎伤。这样的关系只能陷入僵局,夫妻一方越来越失望,而另一方也越来越委屈,甚至怨恨。
第二种常见的误区是,失去自我,只为了牢牢抓住你。这也是女性在婚姻中常犯的错误。“为了你,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亲人、朋友,放弃了可以放弃的一切。”很多人总是以为放弃自己的所有就能抓住对方,这无异于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常常会放弃一些本不该放弃的东西,否认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味地顺应对方、取悦对方,完全以对方为中心,把对方作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全部,听命于对方的要求多于顺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就像一只极度渴望温暖的刺猬,为了得到另一只刺猬的温暖,不惜拔掉自己所有的刺,只为了能靠近对方。这种无谓的自我牺牲,最终会导致一个人完全丧失自我。而面对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另一方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缺少生机,随着新鲜感的丧失,对方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那些所谓的牺牲和优点在伴侣眼中也就视而不见了。试想,一只拔掉了自己尖刺的刺猬,即使有对方的温暖又能生存多久?
以上两种常见的婚姻误区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夫妻中的一方失去了自我。在前一种关系中,一方被迫失去自我,而后一种关系则是一方主动放弃自我。这种自我的丧失,实际上是由于夫妻间的心理距离出了问题。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距离关系,而这种距离的大小因人而异。由于性别、原生家庭模式、成长经历等的不同,每个人对距离的要求会存在差异。有的人自我边界比较大,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而有的人则自我边界比较小,渴望极度亲密的关系。如果夫妻双方对距离的要求相差比较大,而且又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心理需要就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婚姻关系出现问题。
夫妻关系本质上不是“藤缠树”,而是两个独立的人。双方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空间和自由,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爱好和生活。尊重心理距离就是要承认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这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兴趣和隐私等。的确,两个人结了婚,并不意味着与过去的生活全部割断了联系,这种过去的生活有时甚至还对我们的人生起着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给对方打理自己的空间。在新婚时,夫妻双方都处于激情中,需要亲密无间,但是激情过后,夫妻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婚姻才能够经营下去。过度追求“我”与“你”的彻底混同,试图通过取消彼此的主体性来达到亲密关系的永恒,注定只是徒劳。
当然,婚姻的距离也要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缺少了必要的亲密,婚姻一样会由于疏离而出现危机。在婚姻中,距离与信任、亲密是有直接关系的。没有距离,婚姻会失去活力;距离过大,缺少亲密,两个人之间也就逐渐失去了信任,婚姻又会变成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我相信,几乎所有男女走进婚姻的根本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寻找距离,而是为了满足一种亲密感和归属感。所以,在婚姻中,制造距离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追求亲密、信任才是婚姻的最终目的。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给对方留出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也给自己留下一块可以驰骋的领地,这样双方才会拥有自由的心灵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最近在践行#每天一小时公益个案#
每天能帮助到一个人,
很踏实很幸福的感觉。
上周遇到一位女案主,
离婚十几年了,一直没有放下。
潜意识里认为:
我的婚姻失败了,我的人生也失败了。
新的伴侣迟迟没有出现,
跟孩子的关系也很疏离。
离婚这个事情,如鲠在喉,
活生生把自己的人生给卡住了。
如果不做好告别,重新出发,
只会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中。
具体的个案过程不便透露。
但我自己在个案过程中,
流淌出来的一些洞见,
于我个人而言也是很大的收获,
很想通过文字分享给大家。
01
一段婚姻,就像一场游戏,能走多久,取决于你能通多少关。
每段婚姻,
都需要去通过很多道不同的关卡。
当面临关卡挑战的时候,
两个人是携手一心共同面对,彼此抱持,
还是互相指责,埋怨,逃避…
就决定了这段关系能否顺利走下去。
这些关卡就像一面镜子,
会照见这段关系,
是足够牢固的,
还是很脆弱的。
也能照见我们自己,
帮助看清面具背后的自己,
发现内在那些被关在地下室的压抑的情感,
然后我们的生命得以有机会去成长,提升。
这个过程的确不容易。
有些人掉进自己的伤痛里面,
忙着救赎自己,顾不上对方,
于是两个人就散了,
通关失败 GAME OVER。
有些伴侣,
他们经历过一道又一道的关卡,
虽然彼此都有伤,
却愿意搀扶前行,
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爱,
以及相互的信任,
才能造就一段长久而保持亲密的婚姻。
02
孩子,往往就是婚姻中特别重要的一道关卡
我的老师,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曾经在课堂里说过:
统计学显示,
婚姻当中最难度过的一年就是第一年,
以及有第一个孩子之后。
因为你曾经拥有的一切
全都被撕碎、瓦解了。
一方面,你觉得自己得到很多祝福。
但另一方面,曾经你是我的Honey,
突然现在就变成了:
“你往后站一点好吗?去赚钱!”
这是一次死亡,你过去曾经拥有过的现在已经不再拥有了。
作为一个2岁孩子的新手妈妈,
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的到来,
对于伴侣两个人的考验真的很大。
面对突如其来的责任,
我们内在的孩子是否愿意长大去承担?
面对古老的家庭和集体潜意识,
我们是否能够做自己,
坚持内心真正向往的养育方式?
面对孩子这个婚姻中的“第三者”,
你们两个人是否能够保持耐心,
像养育植物一样,
对这段亲密关系的予以持续的浇灌?
还是从这个小生命身上,
去寻求爱,陪伴,连接?
让他来为我的情绪和内在空洞负责?
面对这么多种种的挑战,
我能否依然和自己保持连接,
而不是在无尽的琐事中迷失了自己?
03
带着觉知去看待婚姻,经验婚姻
无论你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婚姻,
都不是你成功或失败与否的标志。
离婚只是说明,
你们两个人没有成功通过这套关卡的考验。
如果你希望下一段可以更好,
那么你需要去成为那个充满觉知的人。
你要好好的照顾自己,
照顾自己内在,
照顾那些被藏在地下室的童年的情绪。
不要让你的伴侣来为你负责,
那些你内在缺失的东西,
他没有这样的义务。
他只能负责他自己的部分,
你也要负责好自己的部分。
然后当一些很脆弱的时刻出现时,
你们对彼此多一些支持,看见,抱持。
就像《无问西东》里,
陈鹏对王敏佳说的那句话:
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那么这段关系会非常牢固,深刻,
相信你们会走得很远,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