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分手,我们的忍耐力消失了吗
一言不合就分手,我们的忍耐力消失了吗
很多人对婚姻的纠结,从谈恋爱就开始:我到底要不要选择这个人?

 

  • 一个男人,临到订婚,对女友的疑惑越来越大。女友很少关心他的内心感受,也很少说自己在想什么。这样的交流方式让他非常缺乏信心。
  • 一个女孩,因为男友和父母闹得不可开交。父母不看好收入不高的男友,自己的未来能托付给他吗?
  • 还有一个人,虽然追求者众多,但总感觉别人不够优秀,做不到心甘情愿地投入一段关系。

 

对于要不要进入一段稳定关系,大家越来越谨慎了。

 

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发现:等待美满婚姻最大的风险是,最终你谁也等不到,这和赌博的心理差不多。

 

但为什么大家仍然甘愿更谨慎?

 

1957 年,美国社会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不婚的人们是“病态的”“不道德的”或者“神经有问题”。到了 1976 年,只有 1/3 的人对不婚持有负面评价。超过半数的人持中立态度,而如今,民意调查甚至已经不再询问人们是否支持不婚行为。

 

对单身越认同,我们越发现,对幸福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依赖于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相反,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让自己更完整。

 

而对恋人和伴侣的选择,不再是为了“过上正常生活”,而是“让自己过得更好”。

 

美国历史学家与婚姻专家 史蒂芬妮·科恩兹,在研究婚姻史时发现:

 

  • 现代社会似乎加剧了婚姻问题。婚姻在过去 30 年中发生的变化,比过去 3000 年还多。

  • 我们在婚姻中寻找更多的互补性平等性,对伴侣的标准和要求更高,对自己被对待的方式期待也更多。我们在婚姻中寻找更多的

  • 这些变化更多给婚姻带来了平等、亲密和热情,同时也让人意识到,进入或留在一段不满意的婚姻里,是不太能容忍的事。

 

与其说,我们对另一半的标准变高了,不如说,现代婚姻对我们个人的心理成熟度考验变大了。

 

对个人心理成熟度的考验,可以用一样东西来判断,你是否懂得保持安全感和新鲜感的平衡?

 

这是长期关系里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却又在我们进入长期关系前,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对一段长期关系,我们习惯培养信任、亲密、安全、可靠和保障,可随着关系的深入,两个人越来越近,热情和情欲反而会随之降低。如果没有保持新鲜感的动力,哪怕是感觉良好的长期关系,也可能面临巨大的变化。

 

当一段关系变成了“我们”,越要学会在“我们”中找到“我”的存在,学会亲密的同时,知道保持必要的距离是多么重要。

 

而当面对长期关系和婚姻中的突发状况,例如出轨、第三者、双方不同的人生方向,现代观念是:

 

过去,离婚是因为不幸福。现在,离婚是为了更幸福。

 

过去,只有结婚白头偕老才是美好。

 

现在,选择一段关系是美好的,能维持长期关系是美好,即使离开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