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 想要养好一个青春期孩子,真的好难! 现在很多父母都是30岁左右生孩子,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也差不多步入更年期。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在心理学领域,我们称之为:
育儿「死亡」期。 它不仅是父母与孩子矛盾最激烈的时期,也是孩子种种问题(叛逆、抑郁、自杀等)的高发期。 一方面,孩子从孩童走向成人,开始叛逆、反抗,迫切想脱离父母走向独立。 另一方面,父母逐渐步入更年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对未来充满不安。 他们在意识上知道要让孩子独立,但内心却常常会不自觉地依赖、控制孩子。 从而导致孩子与父母陷入
「分离不能,反复纠缠」的困境。 这时,该怎么办? 法国电影《给我翅膀》,豆瓣8.7。 它由真实故事进行改编,讲述了一名14岁网瘾少年成长、蜕变的故事。 看完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总结出了青春期孩子成长的4个关键。
01
被信任
14岁的托马,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 跟着单亲妈妈一起生活,躲在房间没日没夜玩游戏,非得妈妈把电闸拔了才肯出来吃饭。 暑假期间,妈妈工作繁忙无暇照顾他,把他送到乡下久未谋面的爸爸家里。 爸爸是一名疯狂的野生动物学家,正在策划一个「白雁拯救计划」——
人工孵化20个白雁蛋,以 “鸟爸爸” 的身份将其养大;
开飞机带领雁群从一条安全路线进行迁徙,繁衍生息。
为什么说他疯狂? 因为这个计划根本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是他偷偷盖章违规操作的。 对习惯了都市生活的托马而言,乡下的生活实在是太糟糕了: 白天有蚊子,晚上有老鼠,网络信号差,根本无法玩游戏。 但看似糟糕的环境,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天,托马无所事事,偷偷溜进孵化房,用耳机给鸟蛋播放音乐。 突然,咔嚓一声,一只雏雁破壳而出。 要知道,鸟类有一种“印刻现象”—— 刚出生的雏鸟,会将首次看到的移动物体视为「父母」。 这就意味着,托马取代爸爸成为了雏雁的「父母」,扰乱了爸爸的初始计划。 他慌了,赶紧冲出去向爸爸道歉。 没想到,爸爸既没有暴怒,也没有责备,而是温柔地把雏雁捧起来,轻轻放在托马手心。
爸爸:你现在就是它爸爸了。
托马:等等,你才是爸爸。
爸爸:好吧,我是爸爸,那你就是它妈妈。
随后,爸爸毫不犹豫地把照顾雏雁、训练雏雁的任务交给托马。 得到爸爸的授权与托付,托马开始变得积极起来—— 不再整天想着玩游戏,而是每天早早起床去喂鸟、遛鸟,晚上再送雁宝宝回窝。 透过托马的转变,我看到了
「被信任」的力量。 它主要存在2个维度: 其一,你可能会像小孩一样“闯祸”,破坏我的计划,但我相信你已经具备更成熟的思辨能力,相信你会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二,你可能会像准大人一样,对成人的世界充满好奇,我并不会把你拒之门外,而是将你视为伙伴,邀请你一起加入我的计划。 不被信任的孩子,往往会对未来充满担忧、恐惧,做事畏手畏脚。 而一旦被信任,孩子就会获得一种“被允许,被支持”的底气,继续向成人阶段迈步。
02
被需要
托马一成为 “鸟妈妈” ,便遇到接二连三的挑战。 先是由于前期工作失误,20个白雁蛋里被混进了1只黑雁蛋。 爸爸告诉托马,不能把不同物种混在一起,需要放弃小黑雁。
托马:你这可是种族歧视!
爸爸:抱歉,我们必须把它隔开。
托马:不,我不同意。
在托马的保护下,小黑雁得以存活,并顺利长大。 后来,给雁群做迁徙准备时,工作人员以同一个理由拒绝了小黑雁。 但托马不同意,坚持让小黑雁跟着雁群一起迁徙。 父子2人历经千辛万苦,开车带着雁群来到迁徙路线的起点——挪威北极圈。 但很不幸,爸爸伪造文件的事情被当地警方识破了。 这就意味着,雁群属于非法生物,需要全部被猎杀。 面对来势汹汹的警察,爸爸吓傻了,准备束手就擒。 倒是托马,一心想着保护雁宝宝,选择了反抗—— 他带领着雁群冲进湖里,快速启动直升机,起飞!20个雁宝宝也纷纷展开翅膀,跟着一起冲向天空。 在空中,托马一边回忆爸爸当初教他开直升机的细节,一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心里很清楚,保护雁群的唯一方式,就是带领它们完整地走一遍迁徙路线。 只有这样,雁宝宝才能在一个相对安全的领域里成长、繁衍生息。 于是,他将手机调为飞行模式,不再理会爸爸的劝诫,一个人带着雁群往南飞。 一路上:
为了维持生计,他学会了向路人讨要食物;
为了顺利航行,他学会了向渔民讨要汽油……
为了保护雁宝宝,他学会了在荒山跟野兽搏斗;
透过托马的冒险,我看到了
「被需要」的力量。 在大人眼里,他依然是个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给予保护; 但在雁宝宝眼里,他是妈妈,是保护神,是安全的港湾。 因为被需要,所以有了责任感; 因为有了责任感,所以有了冲破天际、独当一面的决心与勇气。
03
被允许「离开」
妈妈在法国得知消息以后,整个人都失控了。 立刻抛下工作,疯一般地冲向挪威警局,大骂前夫。 在过往,她一直将儿子视为温室里的“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唯恐发生一丝意外。 如今倒好,才跟儿子分开几个星期,局面就彻底陷入失控。 特别是通过手机定位共享,得知儿子即将穿越某个危险海域时,她更是惊恐得失控大叫,寝食难安。 然而,前期有多恐慌,后期就有多惊喜。 当第二天手机传来信息,显示儿子已经成功穿越,她欣喜若狂地冲了出去,搂着前夫又笑又跳。 那一刻,她真切见证到: 儿子离开父母以后,所产生的爆破性成长。 于是,她不再诚惶诚恐,开始变得松弛、淡定且从容。 托马飞回法国边境,降落在一个朋友家,与父母汇合。 由于长途奔波,饥寒交迫,他晕倒在直升机里,在医院整整躺了20小时才苏醒。 爸爸继续劝他放弃:
我们没有权利继续前进了,计划到此为止吧;
我们要剪掉大雁的羽毛,把它们关进笼子里。
对此,托马充满无奈与不甘。 但到了第3天,妈妈却悄悄将托马送回直升机,目送他带领雁群继续飞往目的地。 这一回,她不再以「保护之名」限制儿子,而是开着卡车一路追随儿子的步伐。 作为母亲,她固然对儿子的冒险心存担忧; 但由于见证过儿子独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她把担忧转化成了祝福,支持孩子勇往直前。
被允许「离开」,是孩子与父母从「共生」走向「分离」的必经之路。 对父母而言,意味着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控制,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对孩子而言,则意味着他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可以自由做选择,且他的选择是被支持、被祝福的。 如此一来,孩子才可以卸下重重负担,带着父母的祝福轻装上阵,尽情享受当下的旅程。
04
被授权「超越」
影片里的爸爸,本是这个「白雁拯救计划」的始作俑者。 他曾充满激情地做了规划、付诸行动,甚至不惜为此伪造文件。 但面对警察,他却一次次地选择妥协。 倒是托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反抗,一个人开着直升机带领雁群迁徙。 一开始,爸爸担心托马的安危,发疯似地呼叫托马,让他投降; 托马成功穿越危险海域以后,爸爸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我做了件蠢事,这个计划毫无价值。我差点害了自己的儿子,我是个混蛋。” 对此,托马反驳爸爸: “你每次都要这样半途而废吗?” 次日,在妈妈的支持下,托马再次坐上直升机,带领雁群继续迁徙之旅。 这趟行程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更是危险的,但也正因为是少年,所以这件事才会成功。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着规矩,就像爸爸遇到警察的阻挠就会放弃一样; 而托马的世界更为纯粹,他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目的:保护好雁宝宝。 这是少年的执着与无畏,也是儿子对父亲的超越。 所幸,爸爸在痛定思痛、自我反思过后,允许了儿子的超越。 他不再将自己的无力、挫败转嫁给儿子,而是与前妻一起,开着卡车一路追随儿子的步伐。 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授权:
我允许你超越我,允许你做得比我好。 在这份授权里,托马能感受到父母会允许他去自由探索、成长,同时也会支持他成为任何人。 所以,身为父母,别怕在孩子面前丢脸,大胆暴露你的缺点。 你不用那么完美,那么强大,你可以是脆弱的,甚至是无能的。 让孩子感受到:
原来父母是有局限的,有些东西只能靠我自己; 甚至有些时候,父母也需要我来守护。 如此一来,孩子才可以真正心无旁骛地超越父母,独立走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追逐属于自己的人生。
写在最后
心理断乳,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摆脱父母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 它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 影片中网瘾少年托马的蜕变过程,就是与父母实现心理断乳的过程。 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太多青春期的孩子无法与父母完成心理断乳。 对此,我们经常习惯性地责备孩子不够独立,但却很少回过头问问自己:
我真的信任孩子吗?
我真的给孩子权利了吗?
我真的允许孩子离开了吗?
我真的允许孩子超越自己了吗?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或许,面对一个青春期孩子,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 正视分离,不把更年期的无力与恐慌,转嫁到孩子身上。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更像是一场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成长—— 各自完成分离,各自走向独立,各自迈向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谨作此文,献给在育儿道路上,负重前行的父母们。
【文章来源:武志红,作者天雅,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