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回家,我就因为儿子的粗心,写作业拖拖拉拉,经常性的“神游天外”而吼了他。
但刚吃完晚饭,他就又抱着一本课外书,悄悄地坐在了我身边,默默地读了起来,就像根本没被吼过一样。
事实上很多女明星妈妈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吼。
比如很早之前,小陶虹就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因为女儿打翻了牛奶她愤怒的大吼“你怎么回事啊?”,被吼的女儿瞬间停住了,满眼都是恐惧,一句话也不说,甚至连哭都忘了。
但没过多长时间,女儿就又怯生生的走了过来,抱起了妈妈,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类似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的发生,于是育儿界就有了这样一个“百试不爽”的定律。
那就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爸爸妈妈完全可以吼他们,反正最后孩子不会记仇,还是会像以前一样抱着自己,奶声奶气的说妈妈我爱你的。
答案是肯定的,而原因说出来想必很多爸爸妈妈们都会泪目的。
爸爸妈妈都说自己是无条件爱孩子的,其实说实话,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比如他们会更爱那些听话的孩子,会更喜欢那些自主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
而孩子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的心里,爸爸妈妈就是全世界,永远是那个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第一时间抱着自己,第一时间给自己安慰的人。
而被爸爸妈妈吼完还要求抱抱的行为,本质上还是索取安全感的表现。
实际上,被吼的时候孩子内心是非常害怕的,害怕爸爸妈妈不再喜欢自己了,害怕爸爸妈妈会抛弃掉自己,所以尽管自己还非常委屈,内心还非常伤心,但还是会下意识的想去靠近爸爸妈妈,想获得安全感。
所以,所谓的孩子不记仇,其实并不是不记仇,也并不是说孩子就是没心没肺的,更多的是他们更爱爸爸妈妈,更需要安全感罢了。
爸爸妈妈们每一次失去控制的吼叫,就是把孩子往缺乏安全感的悬崖推的过程。
很多爸爸妈妈并不知道,那个被吼过的孩子,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很多的变化。
有的孩子想的是恐惧,恐惧和爸爸妈妈的接触,恐惧和爸爸妈妈沟通交流,甚至恐惧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们一直在怀疑,爸爸妈妈这样的吼自己,是不是真的不爱自己了,是不是不想要自己这个孩子了?
有的孩子想的是自卑,他们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怎么做怎么尝试爸爸妈妈都不满意,面对困难变得畏手畏脚什么都不敢去做,就算是做点什么也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爸爸妈妈再次吼过来。
有的孩子想的是逆反,他们觉得既然爸爸妈妈不满意自己,那就干脆什么都不要做了。
于是他们开始事事和爸爸妈妈唱反调,处处和爸爸妈妈不配合,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来表示,“你们想吼,那就吼吧,反正我一点都不在乎”。
事实上,爸爸妈妈的情绪,才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死敌。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虽然吼孩子确实是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确实是能够让孩子暂时变得安静变得听话,但这是以伤害孩子的内心为代价的。
吼孩子,虽然只是短短的时间,但带来的创伤却是持续性的,有时候甚至会伴随孩子终身。
就像卡夫卡的那句话一样,“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爸爸妈妈们,真的不要让自己一次不经意的伤害,让孩子用漫长的一生来治愈了。
爸爸妈妈的吼叫,是因为爸爸妈妈自己缺少足够的耐心却又有着太多的信心,是因为爸爸妈妈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了孩子身上,是因为爸爸妈妈自己的焦虑无处宣泄,是因为爸爸妈妈没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所以,爸爸妈妈的吼叫更多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错,请您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
虽然被吼了,但孩子还是在那里有着满满的期待的,只要爸爸妈妈一句简单的“对不起”,他们就能毫不犹豫的原谅爸爸妈妈,也能毫无芥蒂的像之前一样爱着爸爸妈妈。
请给自己几分钟的缓和时间,然后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吼了你是爸爸妈妈的不对,针对的也只是你的一些坏习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一点都没有减少。”并且用实际的行为,来一点点打消孩子的恐惧,一点点构建出他们的安全感。
比如告诉孩子,如果还有下次爸爸妈妈一定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定会尽量和他们说清楚事情的本身,而不是毫无缘由的发脾气。
比如告诉孩子,如果还有下次爸爸妈妈一定会控制自己的语调,一定会用尽量平稳的音调来说问题,而不是动不动就提高音量。
不管是谁,总会有情绪烦躁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时候总会有粗暴以及发脾气的时候。
所以,爸爸妈妈们更应该知道,对孩子发脾气后怎么做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