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是无效信
惩罚是无效信
最近,陪孩子上早教班,老师在课上排列好大大小小的积木块,按次序叫小朋友去操作,轮到暖上去时他一把将积木都推倒,看到老师措手不及的样子非常开心,接着几次,他故伎重演,“成功”的吸引了老师的关注,但也把老师惹恼了,老师收起积木说:“暖暖,你今天不听话,取消你自由玩玩具的时间。”暖神采奕奕的眼神黯淡下来,接下来的课虽然不再捣乱,但也变得闷闷不乐,呆若木鸡。
 
惩罚,在教育中多么常见。大人们相信要让犯错的孩子付出代价,体会到痛苦,他们才会有所收敛,变得更好。于是乎,“棍棒底下出孝子”一度流行,新闻里常出现“父亲因为女儿彻夜不归将其打死”之类的新闻让人痛心。父母们也都很擅长将惩罚变种升级,除了打骂还有面壁思过、罚不准做喜欢的事,不理不睬的冷暴力之类,大有“你惹了我,我也不让你好过”的报复意味在里面,有效的是大人发泄了怒气,但对孩子的行为并无矫正作用,伤害了亲子关系不说还使他们也学会对别人施以惩罚的处理方式。
 
试想,我们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被领导狠狠骂了一顿之后,会表现的更积极更努力还是心情低落,到处宣泄,以后想法儿少做少错或在犯错后逃避责任?孩子的想法也是一样,惩罚可能会带来短暂的效果,但副作用却在时间中可怕的累积,《正面管教》里提到惩罚造成的四个R,惩罚使孩子可能表现出”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这些是我们想要的吗?好多父母会对孩子说:“打在你身,痛在我心”的确是这样,父母痛快打完之后会深深的内疚与懊悔,过后又会做出变相的补偿。
 
惩罚不过是孩子式的报复
 
暖最近很淘气,尿尿的时候竟然在我面前,直接对着地板乱撒一通,尿完还得意的说:“我又把地板弄湿啦。”气得我恨不得过去就给他一巴掌。之前他只是会尿出一点点在外面,多数还能对着马桶,我说也说了,骂也骂过,现在居然挑衅升级,顿时让我烦躁得不行,觉得一切方法都白费了,虽然我还站着不动,但心里已经对他拍了几百个巴掌了,在他的行为面前,我差一点如同失控的孩子,条件反射的想着还击来宣泄怒火。这时我很清楚《正面管教》里关于替代惩罚的正面处理方式,但此时我做不到,糟糕的情绪在侵蚀我的理智,挫败感让我给不出半点好脸色,更别说积极的回应。我强压着怒气蹲下来看着他说:“妈妈现在很生气,我想先一个人待一会冷静一下,等下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跑去另一个房间,开始做些家务,消解掉那些冲动的攻击性,边做边思考他的行为是想要告诉我什么?暖见我不搭理他了,就独自去隔壁房间玩他的玩具。嘴里还咕嘟着:“妈妈,你为什么会生气……”

让自己动起来,果然能平复心情,何况我也意识到过去我在他如厕的问题上过于强化,引发了他想引起我的关注及权利之争的错误目的,这里面可能还有对我训斥他的报复。但无论如何,如果我控制不住情绪对他惩罚,那同面前这个控制不住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

让犯错的孩子感觉好起来

心情好转之后,我找到暖,显然我们两个都轻松了许多,他在玩了一会玩具后也柔和下来。我带他来到尿湿的地板前,蹲下看着他认真的说:“暖暖,我看见地板都弄湿了,你知道我希望你尿在马桶里的,对不对。”“对。”暖马上说。我说:”那现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暖不假思索的说:“妈妈你去拿拖把,我来把地板擦干吧。”(以前我告诉过他犯错后的步骤,他很清楚要怎么做)我从阳台上拿来拖把,他拖得很认真,拖完之后,突然很愉快的说:“妈妈,下次我一定会都尿在马桶里的哦。”我听了很惊喜,同时在配合他一起弥补过错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情都越来越好。之后他果然在下次上厕所时都尿在马桶里了。就像《正面管教》里说的,好的感觉带来好的表现,果然如此。
其实大人和孩子,都是如此,这个方法用在夫妻沟通或职场管理上一样有奇效。也许大家都会担忧,让孩子感觉好会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做错事就要付出痛苦的代价,其实这是很大的谬误(回顾我们小时候的感受就会明白),将关注点转移到积极弥补上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处理自己的过失,从错误中学习,从而变得更自信更有担当。而惩罚因为会招致痛苦,只会导致孩子逃避责任或畏缩不前。
 
由此看来,在面对孩子的恼人行为时,我们要做的最关键的是调整自己的情绪。从战场中先撤退,把自己从“怪兽模式”中调整回来。学会以如何解决问题来替代追究谁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学习好这些,我们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