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尽管有自尊的推行,尽管幼儿有乐观的天性,尽管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各种新的机会,但我们的孩子却仍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悲观、忧愁和消极。

 

这怎么可能?难道在这个将感觉满意与提高儿童自尊视为目标的时代,抑郁症事件剧增及自尊感急速下降是件巧合吗?
 

抑郁的临床实验研究
 

抑郁症是到20世纪60年代才频繁出现的,典型的病患是中年妇女。20世纪60年代早期,抑郁症开始流行;现在,仅仅在30年后,抑郁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中的普通“感冒”,而它的最早牺牲者常是初中生,甚至是更年幼的孩子。
 

我们可从四项研究中了解一些相关的情况。第一项研究称为ECA (EpidemiologicalCatchment Area Study )研究,研究发现变化中最令人吃惊的一项就是抑郁在人一生中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人的一生中至少都发生过一次抑郁。
 

当统计学家看到这些结果时,他们发现一件奇怪的事。1925年左右出生的人,因为年纪较大,从理论上讲有更多患病几率,然而他们却极少抑郁;只有4%的人在他们进入中年以前曾有过严重的抑郁。当统计学家看到更早出生者,即在一次大战前出生者的记录,他们发现了更令人惊讶的事。和我们猜想的一样,一生患抑郁的普遍性并没有增加,直到老年才有1%的人有过抑郁的经历。但是1955年左右出生的人,因为年纪最轻, 从理论上讲有最少的机会患抑郁,但却已有7%的人20多岁时有过严重抑郁。
 

这项研究表明在感觉满意时代以及自尊运动开始推行之后出生的人, 比20个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要高出十倍!
 

第二项研究结果显示,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抑郁症大量增加,甚至在以超过十倍的速度增加。以20世纪50年代 出生的女性为例,她们在学校时正是推动自我感觉满意的时代。在她们 30岁时,有60%的人已经有过严重抑郁。而1910年左右出生的女性,她们上学时学校强调的是努力工作的价值观,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却只有 3%的人在30岁时有过严重抑郁。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社会科学观察中从未出现的现象。男性观察结果的统计,也显示出同样惊人的比率。
 

第三项研究警告我们:抑郁症的趋势仍然继续加速——更多人得了抑郁症,而且第一次发病的人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彼得.卢因森(Peter Lewinsohn)博士是美国有名的抑郁研究者,他与同事随机选取了俄勒冈西部的1710位青少年,并给予诊断性的面谈。出生于1972—1974年的 青少年,在14岁时,有72%的人有过一次严重抑郁;而出生于1968— 1971年的青少年,有45%有过重度抑郁。所谓“重度”是指有显著的情绪低落、认知失调、态度消极被动、身体健康恶化等症状。
 

第四项研究在美国东南部,3000个12 ~14岁的青少年中,重度抑郁症的普遍性达到9%。想想看,9%的儿童有抑郁,这真是前所未闻的。
 

对我们这些研究抑郁的人来说,有如此髙百分比的儿童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患有抑郁及沮丧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有过严重抑郁的人,再发病的几率大约是50%,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再受10年或20年抑郁的痛苦, 并且会因此失去人生的许多机会。
 

负面情绪对孩子有好处吗?
 

焦躁
 

对抑郁流行应该负最大责任的一项因素就是避免焦躁。在推广感觉满意与享受自尊的时代,美国人开始相信应该极力避免焦躁,比如抑郁与不安。人们认为这些感觉扰人心绪,可能的话应该完全摆脱掉,至少要减至极小的范围。在防止恶劣情绪时,自尊运动也减少了恶劣情绪可能带来的好处。
 

像焦虑、沮丧和气愤这些消极情绪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它激励你采取行动改变自己或是改变你的世界。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要避免恶劣情绪,所以当我们的孩子遭遇消极情绪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冲上前去保护孩子,以避免孩子心情不好。这也是合理的冲动,但心情沮丧都是学习乐观与逃避无助所需要的。焦躁的状态经历了长期进化史,它不仅只是扰人心绪,也传递着许多有用的重要信息。不安警告你危险就在身旁;忧愁告诉你可能有重大损害;气愤提醒你有人闯人了你的领域,所有这些信息必然带来痛苦,这种痛苦会使你重视这些情况,且促使你采取行动来排除这些 威胁。
 

心情沮丧,像是一个警报系统,并非十全十美。许多信息,甚至大多数的信息其实只是谎报。你的小孩子被人打并非是他人存心的,只是不小心而已!分数低并不一定会令老师认为你很笨!情人节收到开玩笑的卡片也不是存心羞辱你。当我们长期心情不好且令人崩溃,且又发送出太多的谎报时,我们称此状况为“情绪疾病”。我们使用药物来阻止它,以心理治疗来改正它。但是焦躁最大的好处就是:绝大多数时候,它是你抵御危险、防止损失和侵犯的最前锋。
 

教出乐观的孩子
 

心流
 

心情沮丧的第二个用途就是可能会产生心流体验。
时间可曾因你而停止?

你何时真正感觉自己到家了,不愿再到任何地方去?

你会沉浸在踢足球、听唱片、对一群人演讲、画画、谈恋爱、写信给编辑或是进行有关心理学的谈话吗?

这种状态称为心流,是最佳的积极情绪之一,这是使生命活下去的一种状态。
 

学者已经对它展开了长达20年的研究:包括哪些人容易经历它,它何时发生,有什么会阻碍它。心流发生在你的方法被应用在最高峰且与勉强可达成的挑战匹配的时候。
 

太少的挑战造成厌烦,太多的挑战或太少的方法造成无助与沮丧。没有挫折,心流就无法获得。没有被失败、重新集合、继续尝试等打断过的连续成功也不会产生心流。奖励、自尊、自信和热情也不会产出心流。缓和挫折、未到时机就解除焦虑和学习逃避巨大的挑战都会妨碍心流的产生。没有焦虑、挫折、竞争和挑战的生活,不是美好的生活,是个没有心流的生。


 坚持
 

心情不好与克服无助感相关。你的孩子所承担的任何复杂任务,都可能包括许多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失败。如果他在任何步骤摇摆不稳,他必须继续尝试,直到过关,然后才得以继续下一步。如果步骤并不是太多,其中又没有难以克服的闲难,他就会成功。但是也只有在每一次小失败后都继续尝试,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他在某一步骤不顺时就停止尝试,整个任务也就失败了。
 

每一次小失败和大失败都会造成心情沮丧,并夹杂着某种不安、忧虑和气愤的成分。这些情绪如果是中等的,就会刺激行动,但它们也有恐吓作用。当你的孩子心情沮丧时,他只有两种技巧可用。他可以停留在那个情境中来采取行动,试图以改变情境来终止沮丧的情绪;或者他可以放弃,离开那个环境,这项方法是以将环境整体移开来终止沮丧情绪。第一项方法我称它为征服,第二项我称它为习得性无助。
 

要使你的孩子经历征服,必须先让他经历失败、心情沮丧以及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没有任何步骤是可以缩短的,失败与心情沮丧是建构成功与良好心情的必要过程。
 

20世纪初,致力于研究治疗梅毒的保罗.埃利希(PaulEhrlich ),制成了一种对抗梅毒病菌的药品,称为606。它之所以被称为606是因为 埃利希研究混制了 605种药品都没有效。也就是说,埃利希失败了 605 次,但仍然坚持下去。
 

生活中几乎所有最具挑战性的任务都是像606 —样,成功前失败过无数次。如果不经历过许多失败即可成功的话,打破世界跨栏纪录、与大客户谈成生意或是找到理想朋友,这些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在极少见的情形下,例如有特殊天才或是特別的好运,是可以不经历失败就获得成功的,但是通常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无须任何努力尝试就可获得的成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儿童需要失败,他们需要感觉悲哀、不安及气愤。当我们冲动地去保护孩子,使他们远离失败时,我们也同时剥夺他们学习606式的技巧。当他们遇到障碍,父母急切地吹嘘自尊,缓和失败的打击,或是以热烈恭贺的言语使孩子分心,那么我们就很难使孩子获取征服的能力。如果剥夺他们的征服能力,我们就会降低他们的自尊,就好像是在每一步骤中,他们都会感到渺小、羞耻。
 

刻意缓和心情沮丧,会使孩子更难感觉满意。帮助孩子逃避失败的感觉会使孩子更难得到征服感。减少必要的悲哀及焦虑会使孩子处于罹患抑郁的危险之中。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昂贵失败代价的下 —代。